小儿耳疾的几大分类与对策

健康科普 2025-02-26 00:22:14 3
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对6,小儿872名儿童进行研究后,公布一项新发现:有21.6%的耳疾2至3岁儿童存在中耳积液——平均不到5人之中即有一人“中招”,4至5岁及6至7岁儿童的大对策存在率则分别为7.1%及5.2%。

  结果了显示儿童年纪愈小,分类存在中耳积液的小儿机会愈高,而严重的耳疾中耳积液会导致弱听、听骨及鼓膜硬化,大对策甚至听力永久损失成为“聋儿”,分类这将阻碍儿童的小儿语言、学业和社交发展!事实上,耳疾已有研究结果表明:没有中耳积液的大对策儿童中,有85%的分类人听力正常,但存在中耳积液的小儿儿童,只有50%的耳疾人达到正常水平 。

  中耳积液是大对策慢性中耳炎的常见症状。当耳到咽喉的通路——耳咽管阻塞,患者的分泌物不能透过耳腔流至鼻腔排出,而是停留在中耳腔内,便形成中耳积液。急性中耳炎临床上以婴幼儿多见,主要是因为小儿的耳咽管比成人的要短、平直,且易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,这会引起耳咽管炎症,当细菌再一步进入中耳,就出现了中耳炎。另外小儿饮食时易发生呛咳、呕吐,食物也易从耳咽管进入中耳而产生炎症。

  急性中耳炎患者会出现发烧、耳痛等病征,但语言能力不足的小儿只能以挠耳或摆头哭闹等方式来表达,有的家长疏忽未能为其及时救治,或急性期的抗生素治疗不彻底,就会转变为慢性中耳炎。

  慢性中耳炎可能不再有耳痛的症状,但这对于小儿更危险,因为在大人更不易发觉的情况下,它常伴随着的中耳积液可能对听力造成巨大危害——虽然八成患病的儿童可自行痊愈,但部份患儿会持续患病,少数患儿会因病导致轻度至中度听力受损,严重的会破坏中耳结构,令听骨连同鼓膜硬化失去对声波的反应力,造成听力永久损失。

  本网医生提醒:家长应提高警觉去留意子女的听觉,如果孩子经常对喊话告诉不回应,不要光顾着以为他们“喊不理、教不听”而生气,还要考虑可能是他们耳朵出现了毛病。当孩子出现持续敏感、鼻塞、患扁桃腺炎及急性中耳炎等情况后,日后出现中耳积液的风险较高,对于上述病况应尽快求诊,并应随时测查听力情况。此外,对于无口头表达能力的幼儿出现挠耳或晃头哭闹时,要特别留意请医生为其检查耳部。
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dhedhej3.com/html/54c899862.html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全站热门

告别断奶焦虑,宝宝成长无忧无虑!安利贝特佳绵羊奶粉

湘雅二医院生殖中心,哪家成功率比较高?

剖腹产月子病有哪些,身体出现这5种症状

怀孕初期能不能吃油炸东西释疑,吃了会怎么样一并说清

性激素六项检查前三天不能同房!这些影响不得不防

农村做试管婴儿有补助?附广西、湖北、山西等补助政策

试管婴儿黄体期长方案详解、流程、用药注意事项说明

试管婴儿ppos方案就是微刺激促排吗?

友情链接

渝ICP备2023001394号-51